Products Category

Contact Us

Tel:+86-4000-888-999

Fax:+86-020-66889888

Website:http://www.51esun.com

Email:admin@baidu.com

Address:Room 513, Block B,Lijing Building,Lanniao District, Guangzhou City,Guangdong Province, China

Case

郑皆连院士:成就现代拱桥中国“高度”

Source:葡京游戏Author:葡京游戏 Addtime:2020-06-20 13:37 Click:

 
 
郑皆连院士:成就现代拱桥中国“高度”  
 

眼前的这位老人今年79周岁,庞眉皓发、精神矍铄,按照传统虚岁的计法,已至80岁高龄。“我已经是80岁的人了,干不了什么事情,只能尽量发挥一些余热。”6月12日,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,他调侃道。

就是这位“发挥余热”的耄耋老人带领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攻克了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,创造了多项“世界第一”。前不久,该团队刚刚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。

他是郑皆连,一辈子都在与拱桥打交道的准“80后”院士。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,就参与修筑大桥40余座,长度达2万多延米,当时70%的广西公路大桥都是采用他原创的技术修筑的。他主持建设的拱桥,不断刷新世界纪录,获得无数同道的赞赏与肯定。他穷尽一生,只为打造一张亮丽的中国拱桥名片。

国内八成以上现代拱桥用了他的技术

在郑皆连眼中,桥不仅是天堑变通途的土木工程,更是象征着跨越、突破的精神信念。

郑皆连出生于四川内江一个农民家庭。1965年,24岁的他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,被分配到广西百色公路总段工作,从此他便在广西这片土地上扎了根。

3年的时间,不长也不短。可谁也没想到,27岁的郑皆连,乍一看还是个刚入门的新手,居然首创中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,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。

传统拱桥的拱圈施工十分困难,千百年来,施工过程中一直需要应用支架,但洪水一来就很容易把支架摧毁。

能否不立支架也能把桥建起来?20多岁的热血小伙儿,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干劲儿。突破难关、跨越极限,是从内心深处迸发的呐喊,一如他当初跨入这个行业的初心。

随后的一千多个日夜,郑皆连只要没有任务,就在工地上转悠,也常在施工最危险处工作,目光总离不开那一座座拱架上的“半成品”。“当时年轻,对后果想得少。”郑皆连回忆说。

终于,他琢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——通过钢丝绳斜拉扣挂,松索合龙形成拱圈,即把传统的桥梁下方支架支撑转变为上方悬吊。后来,51岁时他又设计了升级版——千斤顶钢绞线斜拉扣挂合龙松索工艺,前者适用于100米跨径以内拱桥,后者能适用于500米跨径以内拱桥。

然而,这两项“绝技”却并未被独享。彼时,有很多人对郑皆连说过类似的话:“你申请专利,我们组建一个公司,我帮你收费。”

郑皆连摇摇头:“我没有兴趣。大家可以随时用,用了能省钱又安全,何乐而不为?”

无支架施工成了传统拱桥与现代拱桥的分水岭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跨径有了质的飞跃,而作为无支架施工工艺创新中的翘楚,郑皆连的这两项技术后续被应用于国内80%—90%的现代拱桥。

着眼工程要害,让“科研走在前面”

1999年,郑皆连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成为广西第一位,也是迄今为止广西唯一一位院士。

一年后,他主动辞去广西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职务,一心一意承担拱桥科研课题工作。

“如果想把一生都献给科技事业,就应树立终身奋斗的信念,善于发现需求,找准问题,然后持之以恒地研究。”郑皆连语重心长地鼓励年轻科技工作者。

事实上,这何尝不是他自己一生恪守的信念和追求?

2018年,广西平南三桥开工建设,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。然而设计伊始,平南三桥却几易设计稿——原设计推荐悬索桥,交通部门等审查单位又提出建议建成斜拉桥。

平南县是该桥的投资方之一,当时县内分布着近80个贫困村。郑皆连长在农村,深知钱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。因此他在设计之初,满脑子就想着如何在保证安全、克服风险的前提下给老百姓省钱。

经过多次走访调研,结合以往的造桥经验,郑皆连力排众议,向审查单位提出了拱桥方案。在当时看来,原定方案已板上钉钉,新的拱桥方案几乎没有任何希望,但郑皆连没有放弃,几度谏言。

“第一,建成拱桥,刚度会比悬索桥、斜拉桥还要大。第二,拱桥造价比推荐的悬索桥少9000万元,可谓物美价廉。”郑皆连说,且拱桥维护费每年还比其他桥少100多万元,这类长期费用都要平南县买单。为此,他必须据理力争。

后续,方案通过,郑皆连依旧十分“抠门”。为了进一步节省投资,他提出把其中一个桥台放到卵石层上,这可是拱桥设计中间的大忌。因为拱桥是超静定结构,两个桥台的不均匀沉降或位移都会产生非常大的附加应力,威胁拱桥安全。

为何郑皆连执意如此?答案还是省钱。“能省2000多万元。”说起这些,郑皆连仍很激动。